政治:回应时代命题坚定四个自信
202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试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诠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命题,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考的定位和高考内容改革的新要求,达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效果。
试卷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价值导向,在情境性的基础上强调理论深度,以关键能力的考查为载体,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对学科教学具有积极的反拨作用。
一、抗疫事迹入题,彰显制度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给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冲击,中国率先有效控制疫情扩散,为全世界的抗疫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这一背景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得尤为必要。
材料分析题不仅致敬了抗疫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以鲜活的事例向学生展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政治与哲学两个内容领域的首次合作,要求学生用政治常识解读一线工作者申请入党和“火线”入党的数据,活学活用党的先进性、党的建设等相关知识,以数据敏感性和理论敏锐性,深切体会党对人民群众的感召力、党对自身建设的高标准。哲学设问对同一材料进行了深度挖掘,要求学生阐释“火线”发展党员的举措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要求。试题强调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火线”发展党员没有脱离普遍原则和要求。这对于中学哲学教学有一个导向作用,即对知识点的运用不能简单化和片面化,应避免教条主义的同时又不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
二、坚持五育并举,突出价值引领
试卷合理设计了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情境,尤其加强了对体美劳育的考查和引导。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开卷以此为引子,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划时代意义;选择题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广大青年的谆谆教诲”为材料,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的代际传承。这些都重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可能到现实的转化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的实践过程。
“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生平及作品”一题,史铁生身残志坚,笔耕不辍,用生命书写人生的华章,他的作品具有文学价值和美学意义,其中所传达的面对人生苦难时表现出的乐观、坚韧、顽强、抗争与不屈,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激励他们为成就美丽人生而不懈奋斗,体现了美育与德育的融合。
试题表述文笔晓畅,表达准确,又以辩证思维方法的形式之美,启迪学生的学术审美,譬如党对群众的感召力与对自身的高标准,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与人本主义的社会发展,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等,从中折射出对称之美和张力之美。
三、聚焦上海发展,侧重能力考核
除了抗疫事迹,全卷紧紧围绕一年以来的国际国内特别是上海的时事热点,彰显了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增强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试题的设计方面,试卷突出了对于综合能力的考查。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是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今年正值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浦东作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正以昂扬的姿态和骄人的成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论述题以此为背景,将浦东30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果全景呈现。
在情境内容选取上,注重上海特点和战略定位,使学生从对课程内容的抽象认知回到对现实情境的具体认识,从对身处上海具体情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高质量发展的理性把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具体设问上注重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高质量发展是质量型经济发展方式在新时代的表现,经济与生态平衡、经济与社会同步,作为质量型发展的两个特征通过两段材料分别予以呈现,而实现路径的阐述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经济发展方式、宏观调控等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试卷符合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要求,能力结构、知识结构、难度结构合理,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在学理上经得起推敲,而且凸显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价值引领;不仅可以有效地遴选人才,而且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