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命题专家谈2020年等级考出题思路:生命科学

  • 点击: 1186
  • 发布时间:7/22/2020
  • 作者:新纪元高复
试卷重点测评了学生对实验观察、实验探究和方案设计的能力,也体现了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为生命科学技术对实际生活的指导提供了事实依据。

 

 生命科学:掌握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创造美好健康生活

 

        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生命科学试卷,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入手,基于生命科学在餐饮安全、医疗技术发展、花卉培育与园艺、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应用来组织测评所使用的情景素材。

        注重测评学生是否善于运用学科知识与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是否善于用学科思维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等关键能力;着重测评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理性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的必备品格。试卷既承担着检测学生学业水平的功能,也是进行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的载体,在发挥学业检测功能的同时,还承载着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功能。

        试题情景的运用与试题设问的设置,在引导学生展示学业水平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感悟生命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懂得运用所学生命科学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合理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

        试卷结构稳定:“生命的基础”分值约占36分,“生命的过程”分值约为50分,“生命科学的应用”分值约占14分。各册教材分值分布均匀,基础型教材分值约占75%,拓展型教材分值约占25%。试卷体现以下特点:

一、关注社会管理,传达学科原理目前公共卫生安全的话题被全民广泛关注,尤其餐桌上的卫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试卷以“是否使用‘公筷’对菜品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作为情境,围绕微生物的营养、接种、筛选和实验设计等主干知识进行试题命制,引导学生展示在微生物主题下进行实验设计、问题分析的能力。在答题的过程中,学生需比较使用和不使用“公筷”对于菜品中细菌数量有何影响,需分析不使用公筷造成的菌落数增加的原因。

        通过对试题的解答,学生既完成了对所学微生物基础知识的运用,也理解了日常饮食中使用“公筷”的习惯对于公众健康的必要性。有利于学生将使用“公筷”的理念与背后的科学道理带回家庭和日常生活,对家人朋友形成影响,使人们的饮食习惯更加健康和安全,营造社会主义新风尚。

        又如在选择题中有机融入了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内容,通过我国在抗疫期间总结出的成功先进经验,考查学生是否能辨识其中的传染病防治原理,也体现了我国在此次抗疫中运用科学原理制定防疫方案的科学管理理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创设真实情境,测评创造思维试卷在编制试题时,通过创设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中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对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的归纳概括、演绎推理、模型建模、创造思维等关键思维能力进行测评。

        在真实情境下的测评一方面综合考查学生所具备的关键能力,另一方面也向外界传递“关注科学本质、注重思维品质、避免盲目刷题”的信号。例如,从“东方铃蟾的进化历程”切入,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测评归纳概括的思维水平;以“生长素处理对卷丹珠芽生长影响”的比较,测评学生演绎推理的科学思维水平;比较“互花米草入侵对九段沙生物多样性样地设置”的区别,测评学生分析建模的科学思维水平。

        同时,试卷重点测评了学生对实验观察、实验探究和方案设计的能力,也体现了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为生命科学技术对实际生活的指导提供了事实依据。

        如试题在“公筷”和饮食安全的情境中,测评学生是否能选择合理的微生物接种和培养方法,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又如在探究“遮光对牡丹花期、花色影响”的系列实验中,激发学生根据实验探究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进行探究设计。

三、联系生活实践,引导健康理念试卷融入了许多生活实践的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了生命科学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如通过对激素的调节作用的分析,避免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肥胖,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关注饮食健康;以影响血压的因素及其调节这一知识点,设计运动导致低血压的情境,在测评学生是否建立了稳态与平衡这一生命观念的同时,倡导学生健康合理地进行运动锻炼,科学增强体质。

        利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鉴别医用双氧水效用的方法,学以致用。又如综合题中“消化道平滑肌活动的调节”一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滥用抗生素造成腹泻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知道不能随意使用抗生素,养成科学的用药习惯。

四、渗透美学意蕴,激发文化自信试卷通过情境选择、遣词造句、图文编排等各个细节将传统文化和美学意境转化并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试题的同时也能够有发现美、欣赏美和感悟美的体验。

        试卷排版中注重图片和表格的布局,插图均精心设计绘制,既能清晰地呈现试题的信息,体现科学性,同时又让学生在测评过程中感受合理的思维节奏,以及生命科学的精细之美。

        选择题中“芳林新叶催陈叶”一题化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描述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现象,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生命之美与生命科学道理,也表达了对于青年学子不断超越进取的美好期愿。牡丹在中国已有千年的栽培观赏历史,古代劳动人民也创作了无数相关文学、美术作品,综合题选用“洛阳红”牡丹培育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作为情境,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于美和幸福生活的意向。

        此外,“宏观世界和微观分子的有机联系”“细胞周期的规律性变化”“遗传信息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准确传递”“人体对于内环境各种活动的稳定调节”等,材料的选择和试题的表述都渗透着生命之美,让学生浸润其中。

五、体现学科价值,增进劳动意识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应用于生活生产,推动劳动实践的革新。

        试卷精选了生命科学技术在劳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树立关心生活、热爱劳动的意识,发挥生命科学在劳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比如,通过“酒酿制作”一题,让学生根据酒酿制作工艺的介绍,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应用,理解酒酿制作的原理,感悟劳动人民的实践智慧;如“利用遗传规律分析具有优良性状水稻的育种方法”一题,不仅仅是解决一个遗传问题,更是向学生传递生命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价值,以及通过科学劳动解决粮食问题的观念。

六、紧跟学科前沿,拓展国际视野生命科学也是一门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学科。

        试卷也体现了学科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特点。试题的选材多来自于当下的社会热点、生命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特别是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成果。如综合题“人类遗传病的防治”一题,选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红绿色盲,教材中介绍其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疾病。

        试题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揭示了红视蛋白和绿视蛋白两个基因的作用,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机制,运用前沿学术成果对教材知识进行更新和补充。

        又如综合题“消化道平滑肌活动的调节”一题取材于我国科研工作者近年发表在国际顶级系列期刊《Cell》子刊上的学术成果,通过对不同调节通路的分析,测评学生对“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原理的应用,了解生命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拓展国际视野。

 

Copyright © 2022 上海新纪元高复班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80057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