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改选政治高复生如何复习政治--我校老师接受《高招周刊》约稿

  • 点击: 3985
  • 发布时间:9/6/2007
  • 作者:新纪元高复
改科高复考生具体表现:
考试时考生头脑里面对知识记忆“一穷二白”,造成基础题(或称“死题”)严重丢分。
应对策略:读书、背书、吃饭——夯分基础”
 
掌握基础知识
    考生要围绕《考试手册》规范的考点,落实、梳理基础知识。要结合教材,把基础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结论等基础知识牢固扎实地加以记忆。同时,考生要对《考试手册》规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深刻而辨证地理解。特别是把教材中相似或易混淆知识加以规类、加以比较,并且要讲究方法.如,要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应怎么做?当然是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而类似的知识点很多,如果扩大劳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最根本的靠什么?优化消费结构,最根本的靠什么?……上述问题的答案是相同的。考生需要用联想的方法,对这些基本问题作归类比较.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同学们就不应该与上述问题的答案相混淆。
 
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试题中,很多题目不是单纯地考查孤立的知识点,这就需要考生在注重知识的扎实记忆和准确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考生要自觉主动地将教材有关知识加以整合,形成知识体系或者构建学科内部的知识网络。考试时,就能随时做到将有关知识或知识链从自我构建的知识体系中调取出来,为己所用。
      比如以一期课改政治常识为例,它共有前言和六课知识构成,我们完全可以围绕“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核心内容构建知识网络“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核心内容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如图示:
 
不会解“活题”怎么办?
具体表现:
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或称“活题”)一筹莫展,不知从何下手。
应对策略:
“勤问、善思、巧练——讲究方法”。
 
关注社会热点
    高考政治试卷,历年来从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且迎着热点上。无论是时政填空、选择等客观性试题,还是简答、分析说明、论述等主观性试题均与社会热点紧密相联。仅以2007年上海高考政治试卷为例,在38道题组成的150分试卷中共有27题120分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社会时政热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中要高度关注社会热点特别是社会重大热点。
    怎样关注社会热点呢?首先,考生不妨将高考时政范围内(2007年6月-2008年5月时事)的时政热点排排队、归归类。如仅从“会议”角度看,比较重要的社会热点就有中央农业工作会议、中央经济会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两会”、全国科技大会、探月工程表彰大会、抗击暴风雪表彰大会等等,还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内容上归归类。其次,对重大时政热点应结合教材知识多角度、立体化加以透视,找准时政热点与高考考点之间的结合点。唯有如此,才能在考试时胸有成竹,有备无患,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提升思维能力
     2008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明确规定,政治学科考试性质“既要有助于高校选拔合格的新生,也要有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和考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考试目标中同样强调“要重视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考生在夯实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注意知识迁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上海高考政治试卷中的研究型和开放型试卷所占的比重相当可观,约占试卷分值的15%左右,而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说明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考生在平时复习中,有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身能力,特别要处理好上课听讲与课后练习的关系,既不能“以听代练”,也不能“以练代听”,把研究型学习纳入到平时的复习过程当中,积极主动地探究重大热点问题乃至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所蕴含的经济学、政治学、哲学道理。

   

Copyright © 2022 上海新纪元高复班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80057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