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考衰微令专家、考生五味杂陈 春考,“变脸”方能“回暖
下周就要开考了,报考人数为4500多人,比2008年又减了不少。同时,2009年8所高校计划通过春季招生的人数总共只有950人,继2007年1800人、2008年1500人之后,是缩减幅度最大的一年。尽管对春季高考的质疑声一直不断,招生人数、报名人数和报到人数的连年下降也证明了春季高考的尴尬处境,但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上海不会“跟风”取消春季高考,因为春季高考可以给考生更多求学的机会与选择。另外,春季招生是为了扩大普通高校招生改革试点,实行多元化录取管理体制,并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给学生提供多次入学机会,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 [学生声音]
春考是考生“重生”的好机会
上海新纪元高复学校的周老师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参加春考的复读生大致由三种心态的学生组成:一种是无所谓,纯粹去试一试,录取了也不会去报到的,他们目标定位较高,属于人群中的较个别现象;一种是比较普遍的、占参与考生中的大多数,他们成绩不错,目标、定位比较明确,如果被上大等较好的公办高校录取会考虑去;还有一种人也不在少数,他们成绩相对较差,目标、定位不是很明确,有点迷迷糊糊。由于春考有一定偶然性,试题又比秋考容易,因此抱着去碰碰运气的心态,不管公办、民办“逮着”了就上。
声音1 春考改变高考意外失利者命运
成功者典型:童菲菲,原上外附属大境中学学生,07进入新纪元高复就读,2007年秋考成绩:理科本科线下。2008年春考被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
童菲菲绝对是一个因考场意外导致高考失利的典型例子。原中学对小童的定位是一本院校,然而2007年秋考英语听力考时收音机突然出现故障导致英语成绩不佳而将小童的上外梦击得粉碎。但小童坚信自己的实力,顶住了巨大的压力,经过复读参加了2008年的春考。由于春考前听说2008年秋考变化很大,因此已经受了一次意外的小童在被上大录取后不再等待充满“变数”的秋考。“毕竟是被‘一本’院校录取了,达到了预期目标,没有理由不去。”
[各方探究]
春考如何“变脸”
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上海现在每年各个考试名目增多,学生参与的机会也不断增加,春考要改变现状,生源质量很关键。专家认为,可以考虑整合上海的各类针对秋考的高校的自主招生、专科自主招生等,将春考作为一个平台来进行,这样可以增加重点院校的参与,将春考也整合成每一名考生都能参与的考试,增加对考生的吸引力。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page_71/200812/P02008121608510453431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