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上海教育新闻网)
http://www.shedunews.com/zhaokao/gaokaojiayou/gaokaotieshi/jingyanzhitan/2013/06/08/529727.html
图为新纪元高复师生考前答疑
每年在高考考场上,都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被统称为“复读生”,他们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复读,通过一年的高复努力后,重新走进高考考场。复读生,作为个别报名的历届考生,历年来在高考报名人生中占到约了10%左右的比例,他们往往比应届考生背负着更重的压力。
笔者通过走访新纪元高复的老师、历届学生,分享复读生这一群体在高考考场中的经验。
复读生考场经验 胜过其他考生
新纪元高复周校长介绍说,相对应届毕业生,复读生经过一年的重起炉灶式的学习,在学习基础、文化成绩上、考场经验上不弱于应届生。更多问题体现在考场心态上,高复的学生多半都有发挥失常的经历,调整好心态,发挥正常水平对于复读生是非常重要。
周校长给所有的复读生支招,高考考场的安排是根据考试加一科目来安排,并非以学校为单位的。周围的考生是完全陌生的群体,复读学生可以建立强烈的心理暗示,相比周围的学生,我的考场经验是胜过他们的。如此既可以克服紧张的情绪,缓解考场压力,还可以帮助复读考生丢掉复读的心理包袱。
利用候考休息时间 梳理基础知识
已经保送同济大学研究生的袁方同学开朗热情,他自称是一个从来不畏惧的人。但是在第一场语文考试中,他感觉自己的语文写作略有偏题。走出考场时他的心理极度压抑,害怕在高考中再次失利。爸爸看出了他的忧虑,只是轻拍他的肩膀说道,语文很难拉开差距,主要看你的强项物理如何确立优势了。袁方至今清晰记得爸爸说话时信任的眼神,这给了他莫大的信心。
中午,他简单地吃了午餐,坐在书桌前静静地梳理物理课目的基础概念,容易出错的部分,把事先准备的概念笔记进行了回顾。如此不仅平复了情绪,还将易于混淆的一些概念进行了剖析,把握住了考试中最后的“看家”难题。他深切地感受到在新纪元读高复的一年时间里,学会最重要的技能是在高压环境下出色完成任务。这让他在大学的学习中获益良多。
放下包袱 轻装上阵
刘伟作为美术高复生已经是第三次上考场了(他的故事曾见报于2012年12月28日《高招周刊》第10版《逆境中求重生——美术高复生刘伟的两次历程》),他最大的顾虑是自己的英语。如果英语分数不能达到报考上师大的最低录取分数线,经过精心努力而获得美术统考全市50名的高分将付之东流。在考试前一周他也曾辗转反侧,担心相对薄弱的英语成绩。英语科目考前,在新纪元他的色彩科目学习的指导汪老师特意发短信提醒他准备好英语考试听力必备的收音机以及耳机,并再次检查准考证和身份证等进入考场的证件。才使得他从考前的焦虑中解脱出来。
在进入考场前,他见到了特地来送考的高复班老师,并给他打出了代表胜利的“V”字手势,刘伟倍感温馨。在英语考试时候他细致地答题,克服了以往英语考试时无法预留检查时间的通病,考出了令自己意想不到的高分。
“三校生”上一本 考场创“传奇”
上海司法学校的张友友在2010年高考中以474分跃居一本分数线,成为了学校老师学生心目中的“传奇”人物。她介绍道,二模考的估分离一本分数线尚有距离。在考前的一段时间内,她没有大量地复习做题,而是对于以往的错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考前两天还陪同长辈去了一次苏州做了短途旅行。
让她记忆犹新的是,在数学考试中碰到了让自己“卡壳”的难题,她果断地跳过了此题,顺利完成答题后再回头“消灭”此题。在数学考试中超常发挥。比起在新纪元高复就读的成绩相近的学生考上了二本分数线,她一跃进入了一本行列。
结尾语:在大学校园里,活跃着众多复读生的声影,新东方的俞敏洪、阿里巴巴的马云都曾经有过复读的经历。复读的经历对于众多学生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煎熬、奋斗中成长,让他们更为坚强、勇敢。祝所有的复读生能够在高考中成功!